close
某天看完影集,我問老爸:
「如果今天只有開刀可以多活五年,但是手術結束後將會完全喪失記憶,又或者不開刀,少活五年,但是可以擁有曾經有過的所有記憶,會選擇哪一種?」
老爸不假思索的說:
「當然是要保有回憶啊!」
那今天,我問你呢?你選擇哪一種?
簡單一點來說,生命以及過去,孰輕孰重?
無論是那一種選擇,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釋方法,從生命的價值論述或是回憶的珍貴無價,都各有一派人支持。
不過,如果你不是自己一個人生活,你有先生或是有太太,你有小孩或是父母,出院不管試開刀與否,你希望怎樣面對他們呢?
又如果你不是幫你自己做決定,而是要幫意識不清的家人決定他的生命長短或是生活品質時,又該如何思考呢?
這真是一個好問題。卻不容小覷。而且不只適用在需要開刀的病患身上,如果家中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,或許比我們更能體會,看著自己最親密的家人,他卻始終認不出來自己是誰的那種痛苦,除此以外,還得必須每天擔心著家人會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也許本來高喊著生命萬歲的人,就會改唱愛情、親情優先,雖然少活幾年,但是在人生最後的盡頭可以保有這些用歲月累積的記憶,享受親情,重溫愛情,擁抱友情,至於那多出來的五年也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影集裡頭的醫生,她的母親患有老人痴呆,所以她深刻的體會自己母親認不出自己的那種絕望與悲傷。於是她極力勸阻病人家屬千萬不要開刀,因為失去記憶後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這位家屬是這樣說的:
「我要他多活五年!至於他的記憶,由我來為我們的記憶保存。」
Anyway,正如前面所言,這沒有標準答案,其實很多事情都沒有正解,只要自己可以承受選擇後的結果,都是好答案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